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成功举办第13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技术支持的教育创新与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 2016-09-30 来源:  
      2014年10月18日至19日,第13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江南大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承办,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协办。来自阿尔伯塔大学、阿萨巴萨卡大学、富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海内外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师生共50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技术支持的教育创新与协同发展”这一主题,组织了13场主题报告。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Margaret教授做了《技术与人的交互问题》的主题报告,该报告用两个故事来引发大家思考技术与人的交互问题。她结合此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人与技术交互过程中塑造技术与被技术所塑造、对象的意义如何随时间而改变、如何通过多知识汇聚来创造新对象,以及如何与使用技术的人进行互动等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暨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中心主任,终身教授祝智庭针对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做了详细分析。祝智庭教授从理解工程背景、解读标准特点、开发实用培训、促进自主发展四个方面展开。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杨镇华教授从数字化学习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化学习对教育创新的价值。报告首先从社会的老龄化、少子化、数字化、全球化和暖化等方面的变革切入,杨教授指出未来的社会要求人们有更强的工作能力,能创造更高的工作价值。
      江南大学田备副校长做了《学习生态视野下的智慧校园建设》的报告。该报告以“创新模式,学习生态”为主题介绍了信息时代下学习生态系统新特点、江南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定位——通过“智慧校园”建设的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并明确了建立“新型校园学习生态系统”的目标,且将这一目标纳入江南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明选的报告针对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转型问题做出具体分析。他在报告中指出信息化不仅引发了教育变革,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问题、方法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教育技术研究如何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际知名的远程教育专家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Kinshuk教授作了《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阿萨巴斯卡大学为例》的报告。kinshuk教授主要介绍了阿萨巴斯卡大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得更强的策略、在课程学习方面的通用原则和所有课程的共同特点等相关理论,随后他以两门课程为例对其做了进一步深入的解释和分析。
      北京大学计算机语言研究所的俞士汶教授做了《自然语言处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报告,报告从语言能力浅议、自然语言处理与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处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三个方面展开。报告首先介绍了语言能力的国际关注度、重要性以及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然后基于大量的实例详细阐述了自然语言处理的主攻方向、求解方案、具体应用、自然语言理解之路的困难、自然语言理解与大脑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北京大学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综合型语言知识库》。

第13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第13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代表发言